锁仓代币持有者一年平均亏损50%,STIX创始人警示市场风险
2025年,OTC二级市场平台STIX的创始人Taran近日发文指出,在过去的12个月中,锁仓代币的持有者普遍遭遇了严重的亏损。根据他的统计,从去年场外交易的估值到如今的现货市场价格,锁仓代币的平均回撤幅度约为50%。这意味着,在某些时期,投资者本有机会以当前市场价格的两倍退出他们的锁仓头寸,但最终未能抓住时机,导致如今账面大幅缩水。
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加密市场的高波动性,也揭示了代币经济模型中的结构性风险。许多新兴项目通过私募或早期轮融资方式分发代币,并承诺未来解锁,但由于市场情绪和流动性变化剧烈,解锁后的代币价格往往大幅低于预期,给持有者带来沉重打击。尤其是在牛市末期或者熊市中期,这种现象更加明显。
STIX作为一家专注于OTC市场的平台,长期跟踪各类锁仓代币的估值变化和交易行为。Taran表示,在2024年初期,许多项目仍维持较高的场外估值,这部分是由于投资人对未来市场持乐观预期,亦或是项目方在营销策略上制造了某种程度的“FOMO”(错失恐惧)。然而进入下半年,宏观市场疲软叠加美联储的利率政策收紧,风险资产全面承压,加密市场也未能幸免,代币现货价格快速回落。
这一现象也让许多早期投资者对锁仓机制提出质疑。一方面,锁仓制度原本旨在防止项目方和投资者短期套现,以维持市场稳定和长期发展;但另一方面,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下行,缺乏流动性的投资者反而成为最大受害者,无法灵活退出持仓,导致损失扩大。
Taran呼吁,未来项目方在设计代币经济时,应更多考虑市场的动态变化和持有者的流动性需求。例如,设定更灵活的释放机制、提供场外提前赎回选项或借贷支持,可能有助于缓解锁仓带来的流动性风险。同时,他也建议投资者在参与私募时,不应仅看当前估值或项目热度,更应关注整体市场周期和自身的资金流动安排。
随着2025年加密市场逐渐走向成熟,投资者和项目方都需从过去一年的经验中吸取教训,更加理性地看待锁仓、流动性与风险管理的关系。在高波动的市场中,资金的灵活性与及时退出机制,往往比短期账面收益更为关键。